《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研究》在京发布 聚焦动力电池新蓝海

浏览次数:2068 发布日期:2018-09-07 09:15 来源:jiangwen
随着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数量快速攀升,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也给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经济的“动力”。近年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间接带动下,储能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8月29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储能联盟”)主办的“储能市场半年回顾暨CNESA专题研究报告分享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球和中国储能市场统计数据,并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结合近期市场热点,发布了《储能商业模式研究》和《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梯次利用or回收再利用,退役电池何去何从?

  2018年起,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退役电池是继续梯次利用还是直接进行元素提取回收,这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道新命题。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旨在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保护环境。据储能联盟高级研究经理李岱昕介绍,现阶段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储能系统集成商、电力用户等纷纷加大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化应用项目探索的力度,储能和通讯基站备用电源成为梯次利用的主要领域。

  不过,李岱昕指出:“由于重组测试环节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增加、电池在健康状况和一致性方面的不确定性、梯次利用电池性能对其应用场景的限制、新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且性能大幅提升、以及正在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安全性风险提高等因素,都使得梯次利用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动力电池回收再生不仅能保护环境,其经济价值更是促进该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随着退役电池规模增加和锂、钴、镍资源紧缺价格上涨的形势日益迫切,元素回收再生的经济性逐渐显现,资源回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铅酸电池回收企业、锂钴资源企业、电极材料生产企业等都纷纷加入到开发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产能的队伍中来。李岱昕强调,面对规模可观的退役动力电池市场,如何构建完善高效、各方协同参与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避免铅酸电池回收乱象重现,是现阶段行业发展过程中各方应重点探索的问题。

  在分享会上,李岱昕代表储能联盟发布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研究》报告。报告分别针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部分针对梯次利用,报告对关键技术、国内外项目状况进行讨论,以工商业用户侧为主要应用场景计算梯次利用的经济性,针对企业部署梯次利用业务提出当前梯次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第二部分针对废旧动力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梳理出主要技术路线和国内外代表性厂商经营模式,介绍国际主要国家和我国的政策和市场状况,计算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价值,探讨未来的体系设计方案和政策发展方向。

  《2018上半年储能市场数据》和《储能商业模式研究》同期发布

  分享会上,储能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宁娜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上半年储能市场规模及发展特点。她表示,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电化学储能一直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18年上半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697.1MW,同比增长133%,其中,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0.4MW,同比增长127%,占全球新增规模的14%。

  储能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岳芬带来了《储能商业模式研究》报告分享。据悉,报告分别针对电网侧商业模式和用户侧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她表示,目前在我国无论是电网规模(发电侧和输配侧)的储能项目,还是用户侧的储能项目都面临商业模式单一的问题。岳芬认为,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储能如何搭乘政策与市场环境重塑的东风,构建成熟、多元化的储能商业模式,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摸索,并学习和借鉴国外自由化电力市场的经验。据岳芬介绍,以美国、德国、英国等为代表的自由化电力市场,目前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储能产业政策与市场规则,逐步形成了一些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商业模式,如电网侧基于各种承购合同构建的商业模式,用户侧通过借鉴光伏租赁,引入售电业务,创造收益叠加渠道等方式而构建的多元化模式等。

兑换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