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贵屿味”消失之谜——中国“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转型记

浏览次数:2049 发布日期:2018-08-10 09:45 来源:jiangwen

贵屿被某些媒体称为中国“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其治污既是环保问题、产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短短几年间,贵屿通过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碧水蓝天得以重现,实现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安稳的三赢目标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南濒练江,位于汕头潮阳区、潮南区和揭阳普宁市三地交界处。过去20年,这里被某些媒体称为“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废弃物集散地。

  以前,由于贵屿镇的电子拆解产业过于粗放,对当地的空气、水、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天空中很少有鸟,水里面很少有鱼,闻到“贵屿味”一度成为进入贵屿地界最直接有效的辨识方法。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深入贵屿采访,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路面干净整洁,曾经污染最严重的北港河水质清澈,岸边植被十分茂盛,离河岸不远的水稻田里,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白鹭正成群觅食。

  短短几年间,贵屿通过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碧水蓝天得以重现,实现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安稳的三赢目标。

  “贵屿味”曾成为当地特殊标签

  贵屿的电子拆解产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贵屿镇党委书记赵少雄介绍,最初,处理电子垃圾的家庭作坊是采用几近原始的拆解方法,即人工将电子垃圾拆成铁、铜、塑料、各种零件和电路板。无法拆解的电路板等放到煤炭炉烤,熔掉锡点拿出电路板上的零件,即为“烧板”。而对于含金、钯等贵重金属的电子垃圾,当地人则采用“洗金”方法,把电子垃圾放入硫酸中,将贵重金属“洗”出来。

  2010年前后,是贵屿电子拆解产业鼎盛时期,包括外地人在内,大概有6万人聚集在这个52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从事这一职业。

  在全镇,数千家“烧板”作坊遍布街道两旁和村庄。在“烧板”过程中,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大量有害气体,尤其是强致癌物质二英作为“烧板”的副产品被制造出来。“那个时候,整个贵屿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大家称为‘贵屿味’。只要闻到这种味道,就知道贵屿到了。”潮阳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刘容说。

  北港河是练江一大支流,贵屿电子拆解产业发展最高峰时,在河道两岸“洗金”的家庭作坊多达上百家。很多小作坊“洗金”后,就把掺杂着重金属的废液直接排进河里。2010年时,北港河水的pH值甚至只有3.24,属于强酸环境。

  曾有专家断言,如果再继续污染下去,十年之后,贵屿将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

  杨耿武是土生土长的贵屿人,从事电子拆解产业有十几年的时间。“不是不知道这个行业污染严重、对身体不好,但除了干这个,不知道还能干啥。”杨耿武向《南方》杂志记者表示。

  跟杨耿武有着同样想法的贵屿人不在少数,电子拆解已经成为贵屿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刘容形容那个时候的情况:人人都知道这个行业污染严重,但人人都不想落下。

  可以说,贵屿环境治污既是环保问题、产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这就给贵屿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堵疏结合”破解经济、民生难题

  痛定思痛,贵屿开始走上治污之路。如何在环境整治的同时稳住民生,成为贵屿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终,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贵屿采取了“堵疏结合”的整治思路:一方面于2010年3月开始规划并全速加快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建成后,电子拆解作坊全部无条件进驻园区生产;另一方面从2012年开始,全面打击取缔“洗金”等重污染行为,对拆解作坊进行原地过渡性整改。

  “一开始有些老百姓不理解不配合,打击非法拆解的工作非常难。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地方,这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赵少雄介绍,在打击取缔北港河边“洗金”作坊的时候,因为土壤被酸液污染,他每次去都要报废一双鞋。

  据统计,2013—2015年,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先后有2469家不符合资质的电子拆解户被取缔,3245套废气排放烟囱和集气罩被拆除。

  2015年底,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拥有危废转运站、工业污水处理厂、废弃机电产品集中交易装卸场、集中拆解楼、废塑料清洗中心等一体化设施的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成。由1243户电子拆解户组成的29家公司、218户中小塑料造粒户组成的20家公司,全部搬迁进园,扭转了当时贵屿拆解产业无序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一开始,为了引导个体拆解户入园,园区在税费、污染处理费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逐步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杨耿武是首批入园的个体拆解户之一。“看到政府下了那么大的决心搞整治,我打心里很支持,对未来也很有信心。”杨耿武说。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郑金雄介绍,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治污、统一监管。“我们的环保设施可以统一收集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并进行统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确保污染不出园区。”郑金雄说。

  短短几年,贵屿镇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据《南方》杂志记者从潮阳区环境保护局得到的最新环境监测数据显示:1—6月,贵屿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占90.4%,不达标的天数均为轻度污染,“贵屿味”基本消失。以7月3日为例,贵屿北港河水pH值为7.52,彻底摆脱了酸性环境。

  “以前家家户户整天紧闭门窗,现在一到晚上,大家都会出来散步聊天。”赵少雄讲述着这样的变化。

  正在打造“循环经济特色小镇”

  贵屿的电子拆解产业,存在的价值何在?未来又该怎么走?

  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云敏认为,贵屿的电子拆解产业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代表了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对电子废弃物处理探索的一个方向。

  “目前,处理电子废弃物主要是直接掩埋和燃烧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都有可能产生污染。而电子废弃物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的‘矿山’,‘矿山’里面就有很多可利用的东西,只是利用成本很高。未来如果能够把科研、产业、政府的力量整合起来,把这个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那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曾云敏说。

  6月19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书记李希指出,要着力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安全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如何提升电子废弃物处置安全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将成为贵屿电子拆解产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潮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科技局局长黄厚杰认为,在环境承载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是贵屿电子拆解产业必须要走的道路,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不再增加新的污染源。

  位于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路板的回收加工,年处理能力达6000吨。该公司总经理、博士刘风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目前公司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七项专利和国内第一条顶吹式熔池熔炼炉。在进行电子拆解的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温度、停留时间等,排放出的烟气中每立方米二英含量小于0.1纳克,达到欧盟标准。

  未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力量,传统电路板焚烧、酸洗两大落后工艺将逐步被取代。

  “我希望以后能够争取将贵屿打造成循环经济特色小镇,持续走循环经济之路。”赵少雄说。

兑换话费